研发效率、要素禀赋及国际贸易与技术偏向程度

被引:4
作者
尹今格 [1 ]
雷钦礼 [2 ,3 ]
机构
[1]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3] 广东省人民政府
关键词
技术偏向程度; 要素替代弹性; 技术进步偏向指数; 要素禀赋;
D O I
10.19343/j.cnki.11-1302/c.2016.01.004
中图分类号
F752 [中国对外贸易];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摘要
本文从产品质量提高型创新的视角构建了技术偏向程度的数理模型,并逐个将中间品贸易、创新产品贸易和技术溢出分别纳入模型以分析各自对技术偏向程度的影响。然后,基于理论框架构建了分析技术偏向程度的计量模型,使用1990—2010年我国工业的数据进行估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价格对技术偏向程度的影响不显著,要素禀赋影响显著,进口与出口影响显著且创新产品贸易的作用占主导地位,但远不及要素禀赋的影响大。总的来看,国内因素仍然对我国工业技术偏向程度起着决定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测算与分析 [J].
雷钦礼 .
统计研究, 2013, 30 (04) :83-91
[2]   国际贸易、偏向型技术进步与要素收入分配 [J].
张莉 ;
李捷瑜 ;
徐现祥 .
经济学(季刊), 2012, 11 (02) :409-428
[3]   中国工业分行业统计数据估算:1980—2008 [J].
陈诗一 .
经济学(季刊), 2011, 10 (03) :735-776
[4]   中国的技术进步方向 [J].
戴天仕 ;
徐现祥 .
世界经济, 2010, 33 (11) :54-70
[5]  
LABOR‐ AND CAPITAL‐AUGMENTING TECHNICAL CHANGE[J] . DaronAcemoglu.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 2010 (1)
[6]  
Factor Substitution and Factor-Augmenting Technical Progr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Normalized Supply-Side System Approach[J] . Rainer Klump,Peter McAdam,Alpo Willman.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 20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