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中国法律理论与民意的冲突——兼论现代性法律的局限性

被引:12
作者
孟涛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现代性法律; 自由主义; 个人主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法律理论与民意的冲突,目前成了一种不容忽视的冲突。泸州"二奶"遗赠案反映了自由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冲突;"刘涌案"反映了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冲突;"死刑存废之争"反映了法律理想图景与现实正义观念的冲突。冲突的根源在于:现代性法律以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为前提预设,把人视为独立自由的平等个体,把错综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剪裁成单一片面的法律关系,要求尽可能地限制国家权力,甚至主张以"人道"规范一切;但是,社会中的人却不是独立自由的,而是受到多种社会伦理规范的制约;国家职能和社会规范都是多元的;民意具有现实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现代性法律与中国民意的冲突,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国家社会体制的冲撞。现代性法律只能调整特定的社会关系、满足中国的部分需求。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2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死刑断想——从死刑问题国际研讨会谈起 [J].
邱兴隆 .
法学评论, 2004, (05) :18-27
[2]   死刑存废之应然与实然 [J].
陈兴良 .
法学, 2003, (04) :39-42
[3]   死刑的德性 [J].
邱兴隆 .
政治与法律, 2002, (02) :50-53
[4]  
超越自由民主[M]. 上海三联书店 , (加) 贝淡宁, 2009
[5]  
比较[M]. 中信出版社 , 吴敬琏, 2008
[6]  
当代中国刑法新径路[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陈兴良, 2006
[7]  
死刑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贾宇, 2006
[8]  
零点调查[M]. 福建人民出版社 , 袁岳,周林古等编著, 2005
[9]  
死刑的全球考察[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英)罗吉尔·胡德著, 2005
[10]  
自然权利与历史[M]. 三联书店 , (美)列奥·施特劳斯(LeoStrauss)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