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柑橘园的昆虫演替

被引:7
作者
邬祥光
赖友胜
林善祥
机构
[1]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关键词
柑橘园; 昆虫区系; 昆虫种类; 动物区系; 新害虫; 柑橘害虫; 天敌数量; 演替; 广东;
D O I
10.16380/j.kcxb.1975.02.010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自1937年到1973年的三十七年间,广东潮汕地区柑橘害虫的防治,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人工及土农药防冶阶段(1937—1952年)、有机氯杀虫剂阶段(1953—1958年)、有机磷杀虫剂阶段(1959—1964年)和杀螨剂兼用阶段(1965年至现在)。土农药阶段的昆虫特点是种类多、区系复杂。有机氯阶段淘汰了咀嚼式口器的主要害虫和适应能力比较差的吸收式口器害虫。有机磷阶段又淘汰了另一部分比较顽强的吸收式口器害虫。能产生抗药性的或新侵入、新发展的害虫种群数量上升,成为主要种类。这类害虫以橘全爪螨最为突出,三十七年间出现了三次显著变化。 导致柑橘园昆虫群落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合理施用化学农药。它使天敌数量减少;有的害虫产生抗药性,或者由于繁殖力强,种群数量庞大;或栖息场所隐蔽,未受淘汰,成为再猖獗的虫源。作者调查和比较了施药与不施药的柑橘园昆虫区系后,见到施药柑橘园的昆虫种类较少,反映了昆虫区系的简化,但优势种群的数量则明显增多。 近年来,有些地区新侵入柑橘园成为优势种群的尺蛾科害虫,是由于引种未经检疫的带虫覆盖作物种苗——毛蔓豆所造成的。光绿橘天牛是由于施药后削弱了其竞争种——星天牛,才使种间关系改变的。吸果夜蛾的增加为害则与“柑橘上山”,开垦山地和旱地种柑有关。 提出控
引用
收藏
页码:201 / 2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昆虫种群的空间、数量、时间结构及其动态 [J].
马世骏 .
昆虫学报, 1964, (01) :38-55
[2]   若干种药剂对苹果红蜘蛛及其天敌消长的影响 [J].
章宗江 .
昆虫知识, 1963, (01) :10-13
[3]   农作物害虫的动态分析及控制途径的商榷 [J].
马世骏 .
植物保护学报, 1962, (04) :3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