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螺旋CT门静脉造影延迟时间的合理选择
被引:33
作者
:
吴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
吴东
周康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
周康荣
陈祖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
陈祖望
机构
:
[1]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
来源
:
临床放射学杂志
|
1999年
/ 05期
关键词
:
门静脉,血管造影术,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延迟时间;
D O I
:
10.13437/j.cnki.jcr.1999.05.008
中图分类号
:
R814.42 [电子计算机扫描];
学科分类号
:
1001 ;
100105 ;
100207 ;
100602 ;
摘要
:
目的:应用时间 密度曲线选择螺旋CT门静脉造影的合理扫描延迟时间。材料与方法:14例正常人和12例重度肝硬化患者于第一肝门水平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造影剂剂量为2ml/kg体重,注射速率3ml/s。经外周静脉注射造影剂后15s开始扫描,以后每隔5s扫描1次,持续至120s。分别测量同一层面门静脉、肝脏、脾脏的CT值,并计算各时点门静脉与肝脏的密度差(P L),描绘时间 密度曲线。结果:正常组与肝硬化组门静脉平均强化峰值和达到时间分别为208.6HU(60s)、166.0HU(65s);肝脏平均强化峰值和达到时间分别为122.3HU(70s)、99.8HU(80s)。两组门静脉和肝脏密度差最大值及到达时间分别为106.2HU(55s)、72.8HU(65s),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最大值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到达时间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脾脏达到峰值的时间均为55s,与各自P L到达最大值的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造影剂剂量为2ml/kg体重,注射速率为3ml/s,两组螺旋CT门静脉造影扫描延迟均以扫描中心点位于60s为宜。(2)使用相同的造影剂总量和注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1
页数:5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