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结构优化

被引:76
作者
杨立
郝晋珉
王绍磊
洪舒蔓
周宁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模型; 优化; 农村地区; 重力模型; 潜能模型; 农村居民点用地; 空间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结构优化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土地整治的前提和基础工作。该文在对引力模型修正的基础上测算了农村居民点与最近城镇之间的作用引力。同时,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从发展基础、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选取农村居民点潜能的测算指标,利用量化后的指标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根据修正后的潜能模型,计算出各农村居民点的潜能值。在得到引力值和潜能值的基础上,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将曲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结构优化划分为就地城镇化型、重点发展型、限制扩建型和迁移合并型4种类型。研究结果符合实际,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对于其他类似地区具有借鉴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08 / 31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评测指标权重确定的结构熵权法 [J].
程启月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0, 30 (07) :1225-1228
[2]   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结构调整 [J].
姜广辉 ;
张凤荣 ;
谭雪晶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11) :69-75
[3]   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 [J].
顾朝林 ;
庞海峰 .
地理研究, 2008, (01) :1-12
[4]   基于曲边Voronoi图的城市吸引范围挖掘方法 [J].
李新运 ;
郑新奇 .
测绘学院学报, 2004, (01) :38-41
[5]   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空间互相关和功率谱分析——引力模型的理论证明、函数推广及应用实例 [J].
陈彦光 ;
刘继生 .
地理研究, 2002, (06) :742-752
[6]   论京津空间相互作用 [J].
戴学珍 .
地理科学, 2002, (03) :257-262
[7]   试论乡村聚落体系的规划组织 [J].
张京祥 ;
张小林 ;
张伟 .
人文地理, 2002, (01) :85-88+96
[8]   试论区域经济空间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 [J].
谭传凤 ;
李祥妹 .
地理研究, 2001, (03) :315-321
[9]   山区小康生态村建设模式与若干对策研究 [J].
翁伯奇 ;
刘明香 ;
应朝阳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1, (02) :152-155
[10]   基于GIS的乡村聚落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以陕北榆林地区为例 [J].
汤国安 ;
赵牡丹 .
经济地理, 2000, (05)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