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及邻区燕山期古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关系

被引:1
作者
张银德 [1 ]
周文 [1 ]
叶斌 [1 ]
王良军 [2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研究院
关键词
赤水及邻区; 古构造; 古隆起; 标志层-厚度法; 油气聚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00为了弄清赤水及邻区燕山期古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的关系,首先应用钻井资料、地震资料、部分野外露头实测资料,以陆相碎屑岩地层的5个界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志层"拉平技术——标志层一厚度法恢复了主要目的层在燕山期的古构造面貌,查清了古隆起的分布范围,编制了古构造图,并分析了古构造的发育情况和演化特征。须家河底面的古构造总体上表现为"三隆两凹"的构造格局;须家河顶面的古构造主要表现为被"X"形的古凹陷分割的4个古隆起平台;东岳庙顶面和凉高山顶面的古构造相似,具有继承性发育的特点。大致以现今的官渡构造带为界,工区东部古构造形态相对较简单,凸起和凹陷的幅度均不大,中西部古构造相对较发育,表现为多凸多凹.凸凹相间的古构造格局。结合前人对区内生烃史和烃源岩演化史的研究结果,分析了古构造与油气聚集的关系.认为燕山期古隆起与下伏海相烃源岩和上三叠统烃源岩的生烃高峰期相匹配,是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
引用
收藏
页码:411 / 416+16 +1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储层综合预测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定北区块的应用 [J].
王香文 ;
于常青 ;
董宁 ;
于文芹 .
石油物探, 2006, (03) :267-271+16
[2]   四川盆地古隆起特征及对天然气的控制作用 [J].
李晓清 ;
汪泽成 ;
张兴为 ;
刘琴 ;
燕金梅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04) :347-351
[3]   应用VSP资料进行地震特征波组的地质层位标定 [J].
田晶莹 ;
鬲寿和 .
石油物探, 2000, (04) :100-106
[4]   赤水地区阳新灰岩储层勘探分析 [J].
胡东风 .
云南地质, 1999, (03) :326-333
[5]   贵州赤水及邻区裂缝性气藏模式探讨 [J].
刘特民 .
海相油气地质, 1996, (04) :40-44+5
[6]  
赤水及邻区须家河组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带分析[J]. 王良军,胡东风.南方油气. 2005 (01)
[7]  
中国四川东部高陡构造石炭系气田[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胡光灿,谢姚祥主编, 1997
[8]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M]. 地质出版社 , 陈立官 著,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