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网络行为:一个网络社会学概念的简要分析
被引:29
作者
:
李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行政学院社会发展教研室
李一
机构
:
[1]
浙江行政学院社会发展教研室
来源
:
兰州大学学报
|
2006年
/ 05期
关键词
:
互联网络;
网络行为;
社会学;
D O I
:
10.13885/j.issn.1000-2804.2006.05.011
中图分类号
: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学科分类号
:
1407 ;
摘要
:
在当今的信息网络时代,互联网络为人们的行为活动构建出了一个新的“场域”。网络行为就是人们依托于这一新的“场域”所作出的一种全新形态的现实行为活动。本文结合互联网络发展和“新场域”建构的现实背景,对网络行为这一网络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从其内涵、类型、特征和社会本质等方面,展开了一定的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虚拟生存的哲学反思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世甫
[J].
南京社会科学,
2003,
(02)
: 25
-
29
[2]
网络社会:一种新的、现实的社会存在方式
童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童星
罗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罗军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不详
[J].
江苏社会科学 ,
2001,
(05)
: 116
-
120
[3]
网络行动的规定与特征——网络社会学的分析起点
冯鹏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
冯鹏志
[J].
学术界,
2001,
(02)
: 74
-
84
[4]
网络时代的主体状况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万林艳
[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
(02)
: 40
-
45
[5]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孙伟平
贾旭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贾旭东
[J].
哲学研究,
1998,
(08)
: 10
-
16
[6]
信息的社会层面.[M].(美)约翰·希利·布朗(JohnSeelyBrown);(美)保罗·杜奎德(PaulDuguid)著;王铁生;葛立成译;.商务印书馆.2003,
[7]
我国城市家庭的上网意向研究.[M].金兼斌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8]
互联网与社会学.[M].陈文江;黄少华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
[9]
网络社会的崛起.[M].()曼纽尔·卡斯特(ManuelCastells)著;夏铸九;王志弘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
1
→
共 9 条
[1]
虚拟生存的哲学反思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世甫
[J].
南京社会科学,
2003,
(02)
: 25
-
29
[2]
网络社会:一种新的、现实的社会存在方式
童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童星
罗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罗军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不详
[J].
江苏社会科学 ,
2001,
(05)
: 116
-
120
[3]
网络行动的规定与特征——网络社会学的分析起点
冯鹏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
冯鹏志
[J].
学术界,
2001,
(02)
: 74
-
84
[4]
网络时代的主体状况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万林艳
[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
(02)
: 40
-
45
[5]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孙伟平
贾旭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贾旭东
[J].
哲学研究,
1998,
(08)
: 10
-
16
[6]
信息的社会层面.[M].(美)约翰·希利·布朗(JohnSeelyBrown);(美)保罗·杜奎德(PaulDuguid)著;王铁生;葛立成译;.商务印书馆.2003,
[7]
我国城市家庭的上网意向研究.[M].金兼斌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8]
互联网与社会学.[M].陈文江;黄少华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
[9]
网络社会的崛起.[M].()曼纽尔·卡斯特(ManuelCastells)著;夏铸九;王志弘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