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心通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36
作者
熊维
常飞
机构
[1] 武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血脂代谢;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1β; 脑心通胶囊; 丹红注射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77.7 [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单纯应用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护脑及对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脑心通胶囊治疗;联合用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和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血脂代谢指标、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用药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治疗组和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用药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降低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β(IL-1β)作用明显强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用药组降低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TNF-α及IL-1β作用较治疗组更强(均P<0.05)。血脂代谢方面,联合用药组与治疗组降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的作用相当,两者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疗效,联用丹红注射液的疗效更佳,其可能作用机制为脑心通联合丹红注射液能降低患者血液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降低TNF-α、IL-1β炎症因子的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7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脑心通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J].
孙雷焕 ;
张超 ;
颜虹 ;
曾令霞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0 (10) :1182-1186
[2]   丹红注射液对血管内皮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J].
赵涛 ;
赵步长 ;
伍海勤 ;
赵明中 .
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27) :31-32+35
[3]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J].
杨杨 ;
曾令霞 .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2, (05)
[4]   脑心通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J].
朱伟 ;
赵合庆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29 (23) :3025-3026
[5]   步长脑心通对慢性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J].
孙冰 ;
吴江 ;
周春奎 ;
房绍宽 .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02) :219-222+188
[6]   步长脑心通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脑微小循环障碍的影响 [J].
唐红敏 ;
闻名 ;
杨云柯 ;
范越 ;
陈依萍 ;
顾喜喜 ;
马骏 ;
王国骅 ;
陆春伟 ;
蔡定芳 .
中国临床医学, 2006, (06) :894-897
[7]   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功能的临床研究 [J].
房淑欣 ;
吕涌涛 ;
芦璐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 (03) :331-332
[8]   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英文) [J].
张素平 ;
刘玉华 ;
何锐 ;
黄如训 .
中国临床康复, 2004, (16) :3160-3161
[9]   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J].
金健中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3, (12) :838-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