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解毒剂的新进展

被引:11
作者
郑伯霖
余燕霞
机构
[1] 湖南化工研究院
关键词
除草剂解毒剂; 种子处理; 高粱; 作物; 结构式; 化合物; 解毒作用; 胺类除草剂; 苯胺类; 蜀秫; 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 燕麦灵; 甲草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随着除草剂的广泛使用,除草剂给作物带来伤害的问题也就经常产生了。最早提出解决这个问题新途径的是Hoffmann,他在1947年偶然发现(2,4,6-三氯苯氧基)-乙酸对番茄上使用2,4-滴有解毒作用,于是开始寻求用化学物质为解毒剂来保护作物免遭除草剂伤害。他的第一个努力是通过各种用于种子处理的化合物来保护小麦不受燕麦灵的伤害,从技术上获得成功。但直到他发现萘二甲酸酐(NA)后,这种“观念”才首次实现商业和实际应用。此后,虽然只有两种化合物商品化,但从发展的观点来说,不能不承认这是一种新的观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4+58 +58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