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约-回应”机制与中国-东盟经济合作

被引:15
作者
王玉主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
关键词
要约-回应; 政策偏好; 政治承诺; 中国-东盟合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5 [对外经济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过去20年中,中国与东盟不仅实现了双边关系上的突破,而且在经济合作的制度化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如何理解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在过去20年中的突破与发展,双边经济合作的未来走向如何?为了摆脱过分突出经济双赢的解释框架,作者提出了一个"要约-回应"分析模型,借助契约达成的模式来突出国际合作机制确立的双向参与性和利益多维性。从"要约-回应"机制的角度,中国-东盟关系过去的发展可由两个关键的要约-回应博弈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即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正式合作关系和2001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倡议。对这两个阶段的案例分析表明,动态博弈国际合作过程中初次博弈尤其是初次发出合作要约对于促成合作安排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中国与东盟都缺乏足够的动力来克服发出要约的约束条件,双方不大可能在未来短期内(例如2015年之前)提升经济合作制度化水平,双边经济合作将维持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72+156 +156-157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东盟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顾虑 [J].
陈琪 ;
周舟 ;
唐棠 .
国际政治科学, 2010, (04) :51-81+132
[2]   论新时期中国—东盟关系及其走向 [J].
姜志达 .
国际问题研究, 2010, (05) :6-11
[3]   亚洲区域合作的路径竞争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J].
王玉主 .
当代亚太, 2010, (04) :73-87+72
[4]   东盟对中国崛起的认知和反应——以东盟大国平衡外交政策的调整为例 [J].
罗炜东 ;
黄忠 .
东南亚研究, 2010, (03) :61-66
[5]   影响中国东盟关系的因素以及未来双边关系的发展 [J].
王玉主 .
学术探索, 2010, (03) :37-44
[6]   变动中的东亚经济格局与“中国—东盟”自贸区战略 [J].
孙东方 .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10, (03) :55-60+107
[7]   奥巴马政府的东南亚战略和中国因素 [J].
付瑞红 .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0, 12 (03) :64-69
[8]   中国出口贸易国别格局研究:1990-2007 [J].
杜艺中 .
中国对外贸易, 2010, (04) :84-88
[9]   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南南合作的新桥梁 [J].
朱洪 .
国际贸易, 2009, (09) :8-11
[10]   东亚区域合作概论与中日战略考虑 [J].
谷源洋 .
亚非纵横, 2009, (01) :28-3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