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紫色丘陵坡耕地细沟发生临界坡长及其控制探讨

被引:15
作者
严冬春 [1 ,2 ]
文安邦 [1 ]
史忠林 [1 ,2 ]
苏明 [1 ,2 ]
贺秀斌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细沟; 临界坡长; 紫色土; 坡耕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细沟侵蚀是坡面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之一,是介于片状侵蚀与沟道侵蚀之间的一种侵蚀类型,细沟一旦发生,坡面侵蚀量将成倍增加。由于细沟侵蚀的发生需要一定的坡长来汇集径流,对于某一坡度的地块,一次暴雨中细沟总是表现在一定的坡长处发生,这一坡长称为细沟发生的临界坡长。在细沟发生的临界坡长处采取措施控制细沟的发生将大大降低坡耕地水土流失量。通过人工降雨试验发现:细沟发生过程分为片蚀为主阶段、跌坎发育阶段、细沟侵蚀为主阶段和雨后径流侵蚀阶段,紫色土坡耕地细沟的发生以坡面跌坎的贯穿为标志;10°、15°、20°、25°坡耕地细沟发生的平均临界坡长分别为6.25,4.19,2.77,1.60 m;细沟发生临界坡长与坡度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在人工降雨试验基础上,总结了以控制细沟发生为核心的"大横坡+小顺坡"耕作模式,通过构建横坡截流沟分割地块,实施有效的拦截径流,减少坡面侵蚀泥沙。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杏子河流域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 [J].
唐克丽 ;
郑世清 ;
席道勤 ;
孙清芳 ;
刘炳武 .
水土保持通报, 1983, (05) :43-48
[2]   四川土壤资源特征及合理利用 [J].
李仲明 .
资源开发与保护, 1985, (01) :9-14
[3]   细沟发育及侵蚀特征初步研究 [J].
王贵平 ;
白迎平 ;
贾志军 ;
卫中平 ;
李俊义 .
中国水土保持, 1988, (05) :15-18
[4]   发生细沟侵蚀的临界坡长与坡度 [J].
郑粉莉 .
中国水土保持, 1989, (08) :25-26
[5]   影响降雨击溅侵蚀过程的多元回归正交试验研究 [J].
蔡强国 ;
陈浩 .
地理研究, 1989, (04) :28-36
[6]   四川紫色土退化及其防治 [J].
何毓蓉 ;
黄成敏 .
山地研究, 1993, (04) :209-215+279
[7]   川中丘陵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灾害的综合治理 [J].
王治国,王艳 .
中国减灾, 1995, (01) :42-45
[8]   不同尺度条件下的土壤侵蚀实验监测及模型研究 [J].
唐政洪 ;
蔡强国 ;
许峰 ;
朱远达 .
水科学进展, 2002, (06) :781-787
[9]   几种土壤的细沟侵蚀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J].
蔡强国 ;
朱远达 ;
王石英 .
水科学进展, 2004, (01) :12-18
[10]   四川省坡耕地资源及其治理对策 [J].
张丽萍 ;
朱钟麟 ;
邓良基 .
水土保持通报, 2004, (03) :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