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盆地胡底井田地质特征及煤层气赋存规律

被引:9
作者
王凤清
机构
[1] 河南省三门峡黄金工业学校
关键词
沁水盆地; 胡底井田; 煤层气; 地质特征; 赋存规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沁水盆地由于其良好的储气条件,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煤层气学者的研究对象。胡底井田位于樊庄区块的中西部,通过对其地质特征和煤储层的各项特征研究,探讨了区内煤层气的赋存规律及影响因素,得到以下认识:本区构造简单,煤层较厚且变质程度高,吸附能力强,含气量大,封存条件好,煤层气资源蕴藏丰富;受褶曲构造影响,在井田中部含气量较低,由中部向西含气量逐渐增高,向东含气量先增大后减小,南北方向也呈现起伏性变化;煤层气含量与煤层埋深基本呈正相关变化;煤层埋藏史、水文地质及煤层封盖等条件使本区形成了良好的煤层气富集区。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煤储层割理评价方法 [J].
刘洪林 ;
王红岩 ;
张建博 .
天然气工业, 2000, (04) :27-29+8
[2]   山西煤盆地热演化与生气作用研究 [J].
李侠 ;
魏永佩 ;
纪邦师 ;
王满荣 ;
王仲平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0, (02) :27-31
[3]   沁水盆地向斜型水封气藏形成条件探讨 [J].
陈刚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8, (04) :36-40+96
[4]  
多相介质煤层气储层渗透率预测理论与方法[M].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傅雪海,秦勇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