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整治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被引:9
作者
朱启臻
杨汇泉
朱健楠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
关键词
公众参与; “空心村”整治规划; 土地规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0.3 [农村发展与建设方针];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公众参与不仅是保证"空心村"整治规划科学性的重要依据,而且是维护农民利益的必要前提。在"空心村"整治规划中,公众参与还存在着参与积极性不高、制度供给不足、信息公开渠道不畅、参与环节过少、参与方式不合理等问题。只有从营造公众参与的氛围、健全公众参与的制度和法律保障、完善信息公开渠道、提高公众参与方式的科学性等方面努力,才能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空心村"整治规划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实现"空心村"整治规划的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07+115 +11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土地流转视域下的“空心村”治理 [J].
张志胜 .
新视野, 2009, (02) :30-32
[2]   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与我国政府决策行为 [J].
闫焱 ;
彭玫 .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7, (02) :75-77
[3]   公众参与架构下的新农村规划决策——以北京市房山区石楼镇夏村村庄规划为例 [J].
吕斌 ;
杜姗姗 ;
黄小兵 .
城市发展研究, 2006, (03) :34-38+42
[4]   对构建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的设想 [J].
张效军 ;
欧名豪 ;
李景刚 ;
刘志坚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6, (02) :144-147+152
[5]   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 [J].
薛力 .
城市规划, 2001, (06) :8-13
[6]   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 [J].
李慎之 .
战略与管理, 2000, (04) :1-12
[7]  
弱者的武器[M]. 译林出版社 , (美) 斯科特 (Scott, 2007
[8]  
当代中国政治参与[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陶东明,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