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打老虎"、"拍苍蝇"式的问责往往只有在小问题积累成大问题的情况下才能见效,这不利于问责的普及与深入。将问责与绩效评估结合的"全过程绩效问责"正好可以弥补当前问责的不足。但通过对审计署开展的政府公共项目绩效评估的矩阵分析来看,当前我国全过程绩效问责在每个环节上做的非常不够;相对来说,绩效使命、绩效信息中责任因素渗透较多。这肇源于对政治手段的过渡自信、对管理技术轻视、"青天文化"、"救火行政"思维、对绩效评估工具的不完整理解、将"问责"狭隘化成了"追责"等。建议通过预防式问责代替"追责"、"责任底线制度"、绩效责任标准化等制度来突破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