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煤层采面穿越上煤层上山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6
作者
赵忠明
孟武峰
机构
[1]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煤层上山; 岩层移动; 裂隙带; 可行性; 数值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D325 [岩层移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平顶山某矿己煤组工作面穿越戊煤组上山巷道开采的可行性进行了预测和分析.根据采后模型应力重新分布的情况得出裂隙带的发育高度,并结合经验公式法的计算结果,得出了裂隙带的高度最大值小于层间距,不会影响戊组上山巷道通风安全的结论;同时根据采后巷道所在层位岩层的水平和垂直位移,得出巷道围岩的水平变形、倾斜和曲率值,经与巷道允许的极限变形值比较,确定了戊组上山巷道的破坏范围和程度.结果表明,戊组上山巷道经局部维修后不会影响其通风功能,下煤层穿越上山开采是安全可行的.
引用
收藏
页码:228 / 23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FLAC原理、实例与应用指南.[M].刘波;(美)韩彦辉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  
岩层与地表移动数值分析新方法.[M].成枢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
[3]  
煤矿地表移动的基本规律.[M].刘国琛;廖国华编著;.中国工业出版社.1965,
[4]   开采方案对地表移动影响的数值模拟 [J].
廖学东 ;
高明中 .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08, (02) :226-230
[5]   采场弯曲下沉带内部巷道变形与岩层移动规律研究 [J].
彭苏萍 ;
凌标灿 ;
郑高升 ;
梁袁 ;
荆文甫 ;
耿占林 ;
丁后稳 .
煤炭学报, 2002, (01) :21-25
[6]   岩层移动模拟研究中加载问题的探讨 [J].
许家林 ;
钱鸣高 ;
马文顶 ;
赵海云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1, (03) :38-41
[7]   FLAC在煤矿开采沉陷预测中的应用及对比分析 [J].
谢和平 ;
周宏伟 ;
王金安 ;
李隆忠 ;
M.A.Kwasniewski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9, (04) :29-33
[8]   综放开采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应力法预测 [J].
桂和荣 ;
周庆富 ;
廖多荪 ;
康庆恩 ;
范遵友 ;
邹海 .
煤炭学报, 1997, (04) :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