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集聚与区域协调

被引:32
作者
朱希伟 [1 ,2 ]
陶永亮 [2 ]
机构
[1] 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
[2]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集聚; 增长; 新经济地理学; 地区差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经济集聚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获得动态效率,有利于一国经济的长期繁荣。通过国际比较发现,中国各行业的空间集中程度不高,城市规模普遍偏小且"均等化"现象明显,因而从政策上限制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是没有必要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差距的持续扩大不应归咎于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一些制度性的障碍应该在更大程度上为中国持续扩大的地区差距负责。因此,中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不应是控制经济集聚以达到总量意义上的地区平衡,而应把重心放在推进产品和要素市场的一体化、完善落后地区的教育和医疗制度等方面,以实现人均意义上的地区平衡。
引用
收藏
页码:1 / 25
页数:25
相关论文
共 47 条
[1]   建设用地使用权跨区域再配置: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J].
陆铭 .
世界经济, 2011, 34 (01) :107-125
[2]   纽约、东京与伦敦的人口规模演变 [J].
陆军 ;
汪文姝 ;
宋吉涛 .
城市问题, 2010, (09) :84-90
[3]   二重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协调 [J].
宋华盛 ;
何力力 ;
朱希伟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40 (05) :104-115
[4]   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心-外围模式” [J].
许政 ;
陈钊 ;
陆铭 .
世界经济, 2010, 33 (07) :144-160
[5]   日本首都圈规划的主要进程及其历史经验 [J].
张良 ;
吕斌 .
城市发展研究, 2009, 16 (12) :5-11
[6]   贸易自由化、要素分布和制造业集聚 [J].
邓慧慧 .
经济研究, 2009, 44 (11) :118-129
[7]   西部大开发成效与中国区域经济收敛 [J].
刘生龙 ;
王亚华 ;
胡鞍钢 .
经济研究, 2009, 44 (09) :94-105
[8]   市场一体化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变化趋势研究 [J].
赵伟 ;
张萃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26 (02) :18-32
[9]   制度、企业生产效率与中国地区间出口差异 [J].
金祥荣 ;
茹玉骢 ;
吴宏 .
管理世界, 2008, (11) :65-77
[10]   中国制造业空间结构变动及其对区域分工的影响 [J].
陈秀山 ;
徐瑛 .
经济研究, 2008, 43 (10) :10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