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意象的构造与生产——视觉修辞的心理学运作机制探析

被引:101
作者
刘涛 [1 ,2 ]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影视文化与传播研究所
[2] 美国田纳西大学
关键词
视觉修辞; 符号意象; 认知机制; 洛克奇价值量表; 无意识认同;
D O I
10.19997/j.cnki.xdcb.2011.09.004
中图分类号
H05 [写作学与修辞学]; G206.2 [传播媒介];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501 ; 050102 ; 050302 ;
摘要
图像符号如何以修辞的方式构造了某种"劝服性话语",这是视觉修辞研究的基本命题。根本上讲,图像所表征的文化意象之所以能够达到一定的劝服效果,是因为和特定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情感诉求、历史记忆、生命哲学或身份想象建立了某种象征性联系,这使得图像意义的构造与生产过程完成了两次认知飞跃及话语飞跃:从"启发性认知机制"到"系统性认知机制",从"工具性价值观"到"终极性价值观"。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凝视的快感[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克里斯蒂安·麦茨,吉尔·德勒兹等著, 2005
[2]  
形象的修辞[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罗兰·巴尔特,让·鲍德里亚等著, 2005
[3]  
荣格文集[M]. 改革出版社 , (瑞士)荣格(CarlGustavJung)著, 1997
[4]  
海德格尔选集[M]. 上海三联书店 , (德)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著, 1996
[5]  
Images in Advertising: The Need for a Theory of Visual Rhetoric[J] . Linda M. Scott.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 1994 (2)
[6]  
Affect and persuasion:Emotional responses to public service Announcements?. James Price Dillard,Eugenia Peck. Communication Re-search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