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丘陵区耕地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以四川省盐亭县为例

被引:11
作者
罗怀良 [1 ]
朱波 [2 ]
陈国阶 [2 ]
机构
[1]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耕地; 川中丘陵区;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以四川省盐亭县为例,分析了川中丘陵地区近50年来耕地变化的基本特征.根据土地利用政策变化,将该区近50年来的耕地变化划分为两个时段(1950-1980年和1981-2001年).分别从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中选取9个影响耕地变化指标因子的22年和10年数据作为样本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驱动力判定,并建立相应的驱动力多元回归模型.用黑箱方法计算两个时段人类活动对耕地面积变化贡献率的差异.结果显示,川中丘陵地区耕地变化是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一方面,近50年来该区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产与耕地面积变化有较大的正相关;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人类活动对耕地变化的贡献率不断增大,耕地变化影响因子的作用也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在第一时段(1950-1980年)该区人均粮食占有量与气候条件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作用较大,而在第二个时段(1981-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作用较大,气候条件的作用依然明显,但在程度上比第一个时段略有下降.
引用
收藏
页码:476 / 48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党成立八十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变迁 [J].
黄贵芳 .
发展论坛, 2001, (11) :39-40
[2]   河北省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J].
许月卿 ;
李秀彬 .
资源科学, 2001, (05) :28-32
[3]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J].
史培军 ;
陈晋 ;
潘耀忠 .
地理学报, 2000, (02) :151-160
[4]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驱动因子的统计分析 [J].
张明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4) :381-384
[5]   中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J].
李秀彬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4) :329-333
[6]   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人类驱动机制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J].
张惠远,赵昕奕,蔡运龙,殷静 .
地理研究, 1999, (02) :25-31
[8]  
高惠璇编著.实用统计方法与SAS系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9]  
田瑾等著.经济、环境等非线性系统的预测和调控[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10]  
徐建华编著.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