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口地区柽柳群落及其利用

被引:9
作者
谷奉天
机构
[1] 山东惠民教育学院生物系滨州
关键词
群落; 潮间带; 盐角草; 潮汐带; 生态学特性; 黄河三角洲; 嫩茎叶; 潮上带; 沿海滩涂; 海涂; 黄河口; 观音柳; 柽柳属; 柽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柽柳抗盐、抗旱、耐淹及群落形成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和利用研究表明,柽柳在黄河口地区早春萌发,秋末落叶,主要为灌木,极少发育为乔木;既可在潮间带形成纯灌丛,也可在潮上带和盐渍区构成灌草丛,又可在黄河入海口新淤地最早发育为原生植被。通过刈割平茬,可促进枝条发育,单株出条量比对照增加50~70%,放牧可食量提高30%,编织用条率增加80%;潮间带平茬后迂大海潮灌茬,死亡率可达40~60%。幼嫩枝叶主要可牧期在5~6月,编织用条期在9月底以后收割。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6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