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胡杨种子萌发率初探

被引:13
作者
计巧灵
黄培
孟东恒
王咏星
机构
[1] 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 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乌鲁木齐
[3] 乌鲁木齐
关键词
胡杨种子; 萌发率; 化学处理; 正交实验; 交互作用;
D O I
10.16590/j.cnki.1001-4705.2003.05.062
中图分类号
S792.11 [杨];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胡杨 (populuseuphratica)是我国干旱区唯一能自然形成大面积森林的乔木树种 ,是耐旱耐盐碱的重要林木 ,对遏制沙漠扩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胡杨种子成熟后 ,在自然状态下经 30 d左右将丧失萌发能力。经密封低温储存后 ,种子寿命将延长 ,但随储存期的延长 ,种子的萌发率也很快降低。为了提高储存的胡杨种子的萌发率 ,为后续人工营造胡杨林提供方便 ,本项研究是基于单因素多水平探索之后进一步的工作。采用了赤霉素 (GA3)、硝酸镧 (L a(NO3) 3)、萘乙酸 (NAA)、氯化铜 (Cu Cl2 )单因子两水平多重复试验和四因子两水平互作效应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 :赤霉素单因子处理胡杨种子 ,在两水平间差异显著 ,2 0 mg/L 赤霉素处理对胡杨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氯化铜溶液单因子处理胡杨种子 ,对提高萌发率效果显著 ,尤其以 10 mg/L的氯化铜处理 ,能提高种子萌发率大约 10 % ;赤霉素与硝酸镧两因子间的互作效应 ,在两水平间差异显著 ,以 10 mg/L赤霉素与 2 0 mg/L 硝酸镧的互作对胡杨种子萌发率的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 ;萘乙酸与氯化铜两因子间的互作效应 ,在两水平间差异极显著。尤其以 5 mg/L 的萘乙酸与 10 mg/L 的氯化铜互作时 ,对胡杨种子萌发率的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 / 9+2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塔里木河冲积平原胡杨林的土壤水分状况研究 [J].
季方 ;
马英杰 ;
樊自立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1, (01) :17-21
[2]   铜对植物器官分化的影响 [J].
祝沛平 ;
李凤玉 ;
梁海曼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9, (04) :332-336
[3]   稀土元素─—硝酸铈对非洲紫罗兰和似马蹄莲组培苗生长的效应(简报) [J].
谢丽玲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9, (03) :202-203
[4]   稀土和赤霉素对杨树杂交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J].
王桂霞 ;
杨敏生 ;
林青 ;
邢秀岩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2, (03) :203-204
[5]  
植物生理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萧浪涛,王三根主编, 2004
[6]  
干旱区免灌植被及其恢复[M]. 科学出版社 , 黄培〓编著, 2002
[7]  
干旱生态学[M]. 新疆大学出版社 , 黄培〓编著, 1993
[8]  
作物生理学导论[M].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 郑丕尧主编, 1992
[9]  
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M].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加)比尤利(Bewley,J.D.),(英)布莱克(Black,M.)著, 1990
[10]  
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宋朝枢等编,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