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动态分析附视频

被引:12
作者
姜博 [1 ]
赵婷 [1 ]
雷国平 [1 ]
宋戈 [1 ]
赵映慧 [1 ,2 ]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城市群; 经济联系; 长江三角洲;
D O I
10.13483/j.cnki.kfyj.2011.02.023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基于城市流强度的分析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6个中心城市的城市流相关指标进行了测算、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集聚与扩散能力差异较大,按城市流强度数值的大小可将其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2006—2008三年间,上海、南京等部分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而城市流倾向度指标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平稳;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已明显表现出多个都市圈绵延发展的态势,长三角都市连绵区初见端倪。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十五”时期环渤海城市群经济联系分析 [J].
姜博 ;
修春亮 ;
赵映慧 .
地理科学, 2009, 29 (03) :347-352
[2]   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 [J].
刘承良 ;
余瑞林 ;
熊剑平 ;
朱俊林 ;
张红 .
地理研究, 2007, (01) :197-209
[3]   中国地区间经济联系与区域发展驱动力分析 [J].
石敏俊 ;
金凤君 ;
李娜 ;
赵曌 ;
金少胜 .
地理学报, 2006, (06) :593-603
[4]   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兼论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对外联系 [J].
苗长虹 ;
王海江 .
地理研究, 2006, (02) :222-232
[5]   沪宁杭城市密集区城市流研究 [J].
朱英明 ;
于念文 .
城市规划汇刊, 2002, (01) :31-33+44
[6]   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测度及分析 [J].
李国平 ;
王立明 ;
杨开忠 .
经济地理, 2001, (01) :33-37
[7]   主要经济联系方向论 [J].
周一星 .
城市规划, 1998, (02) :22-25+61
[8]  
城市群经济空间分析[M]. 科学出版社 , 朱英明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