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芜盆地姑山铁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6
作者
刘佳林 [1 ]
毛景文 [2 ]
段超 [1 ]
张成 [1 ]
姚磊 [1 ]
郑佳浩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赤铁矿矿石; 宁芜; 脉状; 姑山铁矿床; 钛磁铁矿; 钛矿物; 岩体; 闪长玢岩; 闪长斑岩; 闪长岩; 矿床形成; 高岭土化; 矿体; 成矿作用; 地质作用; 黄马青组; 浸染状; 玢岩铁矿; 角砾状;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D O I
10.16461/j.cnki.1000-4734.2011.s1.006
中图分类号
P618.31 [铁];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位于中国东部,扬子板块北缘的长江断裂带内,是中国最重要的Cu、Fe和Au等多金属资源产地之一(Ge et al.,1990;赵一鸣等,1990;赵一鸣等,1991;谢桂青等,2006)。宁芜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著名的玢岩铁矿模型的发祥地。姑山铁矿床位于宁芜火山岩盆地南段的钟姑矿田,是玢岩铁矿中矿浆成因矿床的典型代表,其于1954年6月正式露天开采,储量12816万t,其中表内矿石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2
页数: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