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石炭—二叠系成岩后生变化及储层特征

被引:4
作者
刘敬奎
机构
[1] 新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成岩变化; 溶蚀孔; 晶间孔; 储集层; 储层; 地层; 西北缘; 储层特征; 储集层特征; 准噶尔盆地; 石炭—二叠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对克拉玛依大逆掩断裂带的三个组成部分的石炭系地层,利用综合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各带的石炭系岩相、成岩后生作用及孔隙结构特征。归纳并计算了能代表裂缝和基质岩块性质的十九个特征参数。对这三个带四类储层进行了初评:推复体主部为好的储集层;下盘掩覆带为中等储集层;推复体前缘断块为中等储集层。根据地质情况,结合油藏性质建立了四种储层孔隙结构地质模型:1、推复体主部双孔隙度模型;2、下盘掩覆带裂缝性模型;3、前缘断块碎屑岩型双孔隙度模型;4、前缘断块火成岩双渗透率模型。通过储层评价及模型的建立,展示了西北缘石炭系油气勘探的广阔前景,并提出了对今后勘探工作的建议。 石炭—二叠系地层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分布广泛。从岩类上讲,既有沉积岩,又有火成岩;从岩相上讲,既有泻湖相、水下冲积相沉积,又有火山碎屑相;从构造特征上讲,它们既受克拉玛依大逆掩断裂带的控制,又分别处于不同的构造部位;加之后生成岩作用的影响,使之各类储集层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根据近年来对克拉玛依大逆掩断裂带构造模式的研究,可以将它分为五个组成部分:1、推复体主部;2、推复体上复地层超覆带;3、前缘断块带;4、逆掩断裂下盘掩覆带;5、断裂前缘外围带。 这五个组成部分,其构造特(?)下: 一、推复体主部 自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42+71 +71-74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克拉玛依大逆掩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找油领域 [J].
张国俊 ;
杨文孝 .
新疆石油地质, 1983, (0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