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问题思维僵局早期觉察的脑电研究

被引:9
作者
沈汪兵 [1 ]
刘昌 [1 ]
罗劲 [2 ,3 ]
余洁 [1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
[2] 首都师范大学学习与认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问题解决; 顿悟; 表征重构; 思维僵局; 事件相关电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2 [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
学科分类号
040201 ;
摘要
思维僵局不仅是顿悟问题有别于常规问题的重要要素,而且是顿悟赖以实现的基础。先前研究虽对顿悟瞬间的脑认知活动进行了较充分的探讨,但却较少对思维僵局的有关过程进行研究。思维僵局究竟是源于早期的知觉阶段还是晚期的问题加工阶段至今仍是未解之谜,但它却是人们认识顿悟过程所必需的。只有充分认识和理解了该过程,才可能更全面地理解顿悟究竟建立在怎样的脑认知表征的基础之上。研究运用ERPs技术,采用猜谜任务范式对顿悟中思维僵局产生的阶段及其脑认知活动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在120~210ms和620~800ms内,"有僵局"谜题较之"无僵局"谜题在额-中央区分别诱发了一个更正的P170和晚期LPC。其中,P170主要反映人脑对思维僵局的早期觉察,LPC则主要表征人脑经过一定解题尝试后对前期预评估僵局的修正和有意识反思。这些结果挑战了传统的思维僵局的晚期产生假说,支持思维僵局的"早期产生机制"假说,表明人脑在早期知觉阶段就能直觉地觉察思维僵局的存在。
引用
收藏
页码:924 / 93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三字字谜顿悟的时间进程和半球效应:一项ERP研究 [J].
沈汪兵 ;
刘昌 ;
张小将 ;
陈亚林 .
心理学报, 2011, 43 (03) :229-240
[2]   艺术创造力的脑神经生理基础 [J].
沈汪兵 ;
刘昌 ;
王永娟 .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18 (10) :1520-1528
[3]   顿悟中的蔡格尼克效应:左右脑在解题失败与提示信息加工时的活动差异 [J].
唐晓晨 ;
庞娇艳 ;
罗劲 .
科学通报, 2009, (22) :3464-3474
[4]   “Aha!” effects in a guessing Chinese logogriph task: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study [J].
QIU Jiang & ZHANG QingLin Key Laboratory of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SWU) .
ChineseScienceBulletin, 2008, (03) :384-391
[5]   字谜解决中的“啊哈”效应:来自ERP研究的证据 [J].
邱江 ;
张庆林 .
科学通报, 2007, (22) :2625-2631
[6]   再探猜谜作业中“顿悟”的ERP效应 [J].
邱江 ;
罗跃嘉 ;
吴真真 ;
张庆林 .
心理学报, 2006, (04) :507-514
[7]   猜谜作业中顿悟的ERP效应 [J].
买晓琴 ;
罗劲 ;
吴建辉 ;
罗跃嘉 .
心理学报, 2005, (01) :19-25
[8]   顿悟的大脑机制 [J].
罗劲 .
心理学报, 2004, (02) :219-234
[9]  
Deconstructing the tower: Parameters and predictors of problem difficulty on the Tower of London task[J] . W. Keith Berg,Dana L. Byrd,Joseph P.H. McNamara,Kimberly Case.Brain and Cognition . 2010 (3)
[10]  
The recognition potential and rotated Chinese characters[J] . Ye Zhang,Jiajin Yuan,Baier Bao,Qinglin Zhang.Brain Research .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