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生态民俗链和北方民间信仰
被引:12
作者
:
乌丙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辽宁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
乌丙安
机构
:
[1]
辽宁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
来源
:
民俗研究
|
1994年
/ 01期
关键词
:
生态民俗链;
自然周期;
农耕文化;
食物链;
民俗事象;
民间信仰;
D O I
:
10.13370/j.cnki.fs.1994.01.004
中图分类号
:
K892.4 [各地方风俗习惯总志];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文化人类学关于旧大陆我国北方农耕文化类型的研究,大多数是以杂粮栽培型农耕向种麦混合型农耕发展的说法为定论的。这种说法当然和我国北方农业史上种植高梁、黍子、稷子、谷子、杂豆及早期稻、稗的杂粮种植历史经验十分吻合。大约公元前4000年左右,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的种麦农耕发展,农业技术的精耕程度提高了,于是才有了北方文化史的空前辉煌。以后做为湿地杂粮的稻、稗,在南中国也脱离了杂粮复合文化而独立成型,发展了稻米文化。中国大陆的农耕,向旱田、水田两个方向扩展,并不断完善,直至今日。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0
页数:6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