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深部堵水合理深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12
作者
戴彩丽 [1 ]
赵福麟 [1 ]
李宜坤 [2 ]
任熵 [1 ]
王业飞 [1 ]
焦翠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油所
关键词
油井; 堵水; 深部封堵; 堵水深度; 物理实验模拟; 可视化模拟; 聚合物/铬冻胶;
D O I
10.19346/j.cnki.1000-4092.2006.03.008
中图分类号
TE358.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平板物理模型上研究了油井深部堵水的合理深度。所用堵剂为短交联时间的聚合物铬冻胶。模型由环氧树脂胶结石英砂制成,沿一条对角线设置高渗条带,两端设注入、采出口(井)。按常规岩心驱油程序,模型水驱至含水98%时注入堵剂,顶替至设定位置后恢复水驱。在20×20×1(cm)的可视化模型上,注入堵剂至注采井距的1/6~5/6,恢复水驱后观测到注入深度为3/6井距时,平面波及率最大,其值略小于50%。在20×20×1.5(cm)、高渗条带渗透率5.13μm2、基质渗透率1.85μm2的模型上,从采出口反向注入不同量堵剂,采收率增值随堵剂注入深度的增加(采注井距的1/10~5/10)而显著增大(1.8%38.8%),但单位体积堵剂采收率增值在注入深度为3/10井距时最大,为5.35%/mL(孔隙体积22 cm3)。在13.5×13.5×0.15(cm)的可视化模型上,从采出口反向注入不同量堵剂,注入深度由1/10井距增加至5/10井距时观测到波及面积增大,采收率增值由2.2%升至17.7%,但注入深度为3/10井距时单位注入深度的采收率增值最大。考虑经济效益,合理深度为采注井距的3/10。指出油井深部堵水的关键,一是堵剂,另一是堵剂放置方式。图14表2参2。
引用
收藏
页码:223 / 226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