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所致肠道菌群上移及易位

被引:39
作者
倪若愚
李淑莉
易建华
罗端德
机构
[1]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关键词
肝衰竭,肠道菌群,内源性感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75.30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的方法对大鼠肝衰竭模型的胃肠道、胆道及肠系膜淋巴结内的细菌进行了检测;另对4例肝衰患者胃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消化道内细菌大量上移,胃、空肠、回肠内细菌含量分别为4.7×104/ml、2.1×105/ml、5.5×106/ml;对照组分别为4.6×102/ml、6.1×101/ml、2.4×103/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实验组大鼠胆道及肠系膜淋巴结内均可培养到细菌。患者胃液中亦有大量细菌存在。病理学观察发现,肝衰竭大鼠胃肠胀气明显,肠壁松弛,管腔扩张;局部粘膜糜烂、出血;近端小肠粘膜病变最为明显。结论:肝衰竭时可以出现肠道菌群上移,引起胃肠胀气、内毒素吸收增加、细菌易位、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等。这种肠道菌群引起的内源性感染是肝衰竭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始动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3 / 5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