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及其三系种子的贮藏特性和生理生化变化 Ⅱ籼、粳型杂交稻及其三系种子贮藏特性的差异和原因

被引:4
作者
胡晋
戴心维
叶常丰
机构
[1] 浙江农业大学种子教研组
关键词
种子; 耐藏性; 繁殖器官; 粳型杂交稻; 三系; 品系(育种); 差异; 生理生化; 贮藏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试验比较了灿型和粳型杂交稻及其三系种子的成熟度.并在成熟度基本一致的基础上研究了籼、粳型杂交稻及其三系种子在发芽力、发芽指数、生理生化变化和抗逆力上的差异。试验结果证明,籼型种子以恢复系 IR26的耐藏性最好,贮藏后的活力水平最高,汕优6号和珍汕97A 贮后的活力水平相近,且最低,耐藏性最差.粳型种子中77302——1和虎优1号的耐藏性最好,贮后的活力水平相近并最高,农虎26B 贮后的活力最低,耐藏性最差.试验探讨了不同种子耐藏性差异的原因,指出种子原始活力和种子覆盖物的保扩性差异是造成耐藏性不同的主要原因,细胞质基因对种子耐藏性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杂交水稻种子在贮藏过程中活力及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J].
陈信波 ;
罗泽民 .
杂交水稻, 1986, (03) :32-37
[2]   杂文水稻种子在贮藏过程的衰老及控制研究 [J].
王爱国 ;
吴淑君 .
种子, 1986, (01) :6-8
[3]  
种子生理[M]. 科学出版社 , 傅家瑞 编著,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