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关系的微观法则与宏观特征

被引:23
作者
张忠任 [1 ,2 ]
机构
[1] 日本岛根县立大学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量; 差异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14.2 [劳动、劳动生产率、劳动分工];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在劳动价值论研究上存在着三个似乎互为悖论的命题: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率成反比。对此,长期以来在学术界争论不已。本文考察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系列成果,试图通过对商品价值量在不同场合的含义(个别价值量、社会价值量以及产出价值量)进行科学界定,并通过构建商品价值的"差异性"(包括期差性、域差性以及业差性)的概念从而得出了上述三个命题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同时成立的结论。由此,还对一些现实经济问题做出了一些新的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92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7 条
[3]   马克思的自由时间理论 [J].
于俊文 ;
张忠任 .
当代经济研究, 2003, (01) :14-19+73
[4]   马克思“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变动规律”新探——对劳动价值论的一种发展 [J].
马艳 ;
程恩富 .
财经研究, 2002, (10) :43-48
[5]   产品创新: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解释 [J].
孟捷 .
当代经济研究, 2001, (03) :35-38
[6]   新劳动价值论一元论——与苏星同志商榷 [J].
谷书堂 ;
柳欣 .
中国社会科学, 1993, (06) :83-94
[7]  
《资本论》辞典[M].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宋 涛主编,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