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隐匿型”感染的临床意义

被引:3
作者
朱崇尧
陈乃玲
胡德海
曾繁荣
徐传荣
机构
[1]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
[2] 北京军区总医院
[3]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 江苏连云港
[4] 北京
[5] 江苏连云港
关键词
肝炎,乙型,慢性; 免疫组织化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2.62 [];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 了解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 (HBVM)阴性而HBV DNA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 (HBV)携带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肝病门诊患者中认为有必要行肝组织病理检查 ,征得同意后行超声引导下右肝取材共连续 5 0例。上述患者均两次以上检查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 ,以ELISA法检测HBVM五项、抗 HCV ,以PCR ELISA法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 ,部分病例以PCR定性法检测HCV RNA。其肝组织以免疫组化检测HBsAg及HBcAg的表达 ,HE染色判定炎症分级 (G)、纤维化分期 (S) ,并附组织学活动性指数 (HAI)记分。 结果  5例临床疑为HBV携带者中 1例HBV DNA含量为 >10 4 copies ml,3例 >10 5copies ml。 4例肝组织HBsAg、HBcAg表达同时阳性。G、S、HAI记分提示肝脏有轻度炎症。结论 血清HBVM假阴性所造成的HBV“隐匿型”感染 ,影响了乙型肝炎的诊断及供血源的筛选 ,从而使HBV传染源的管理更加困难 ,且此类患者可成为原因不明肝硬化及肝癌的病因 ,其远期后果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引用
收藏
页码:189 / 190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我国8城市HBsAg阳性和阴性乙肝患者的病毒血清型和基因型分析 [J].
范金水 ;
庄辉 ;
李远贵 ;
朱晓洁 ;
徐德忠 ;
马为民 ;
王跃民 ;
陈雅洁 ;
娄国强 ;
马廷贤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1998, (02)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