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侵蚀红壤不同治理模式群落N、P养分循环研究

被引:12
作者
谢锦升
林瑞余
黄荣珍
陈光水
杨玉盛
不详
机构
[1]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南平
[2]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南平
关键词
侵蚀红壤; 治理模式; 马尾松群落; 养分循环;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1.03.005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福建长汀河田采取了多种治理模式对严重侵蚀红壤进行治理 ,为探讨不同治理模式的植物群落养分循环功能的恢复效果 ,对其中的以草促林、乔灌混交和乔木混交 3种治理模式及对照未治理的马尾松群落的 N、P养分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3种治理模式马尾松各组分的 N、P养分含量均比对照的高 ,群落养分的分布更加合理 ,群落 N、P养分总累积量、年存留量、归还量、吸收量均远大于对照的 ,养分循环功能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19+64 +6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严重退化生态系统不同恢复和重建措施的植物多样性与地力差异研究 [J].
杨玉盛 ;
何宗明 ;
邱仁辉 ;
罗学升 .
生态学报, 1999, (04) :490-494
[2]   退化红壤不同治理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J].
杨玉盛 ;
何宗明 ;
林光耀 ;
罗学升 .
土壤学报, 1998, (02) :276-282
[3]   不同治理模式对严重退化红壤抗蚀性影响的研究 [J].
杨玉盛,何宗明,林光耀,罗学升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 1996, (02) :32-37
[4]   红海榄红树林的氮、磷积累和生物循环 [J].
尹毅 ;
林鹏 .
生态学报, 1993, (03) :221-227
[5]   马尾松的生产力和营养元素生物循环附视频 [J].
温肇穆 ;
梁樑 .
广西农学院学报, 1991, (01) :49-57
[6]   马尾松林杆材阶段养分循环及密度关系的研究 [J].
田大伦 .
林业科学, 1989, (02) :106-112
[7]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M]. 科学出版社 , 冯宗炜等著, 1999
[8]  
杉木林可持续经营的研究[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杨玉盛等著, 1998
[9]  
中国植被地理及优势植物化学成分[M]. 科学出版社 , 侯学煜 著,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