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和栽插密度对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70
作者
郑克武 [1 ]
邹江石 [2 ]
吕川根 [2 ]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氮肥; 两系杂交稻;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为试材,研究不同N肥用量(纯N 0、112.5、225.0、337.5 kg/hm2)和栽插密度(22.5×104、27.0×104、31.5×104穴/hm2)对产量形成及N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栽插密度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对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影响较大,在22.5×104~31.5×104穴/hm2的密度范围内,穗数与每穗粒数之间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因而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2)N肥用量对每穗粒数影响较小,对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大,纯N用量为337.5 kg/hm2时,增穗作用不显著,反而极显著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导致减产。(3)稻株吸N量随供N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植株含N率和N素累积量过高不利于叶鞘茎中的N素向穗部运转,降低籽粒N素积累量,导致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下降而减产。(4)在中等肥力土壤上,施纯N 225.0 kg/hm2,栽插密度22.5×104穴/hm2,高峰苗控制在500.0万/hm2左右,有利于两优培九抽穗前茎鞘叶N素积累和抽穗后向穗部运转,能较好地协调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而获得高产。
引用
收藏
页码:885 / 89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常规籼稻与杂交籼稻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
    单玉华
    王余龙
    山本由德
    黄建晔
    董桂春
    杨连新
    张传胜
    居静
    [J]. 江苏农业研究, 2001, (01) : 12 - 15
  • [2] 水稻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
    傅文义
    [J]. 新疆农业科技, 1997, (04) : 26 - 26
  • [3] 水稻发生贪青的原因和防止途径探讨
    蒋彭炎
    冯来定
    俞美玉
    史济林
    不详
    [J]. 中国农业科学 , 1989, (04) : 33 - 40
  • [4] 对光照长度敏感的隐性雄性不育水稻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石明松
    [J]. 中国农业科学, 1985, (02) : 44 -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