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信力与公共治理

被引:1
作者
林安红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政府公信力; 公共治理; 工具性价值; 本体论意义; 失范; 重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23 [国务院];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摘要
诚信,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最为重要的规范和准则之一。公共治理是一个合作治理的模式,这一特征决定了道德因素在这种治理活动中的重要意义。目前,在我国整个公共治理体系的诚信系统中,政府公信力作为最重要的一环,在一些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甚至还有削弱的表现。鉴于此,可以从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合理定位、构建政府诚信的法律保障机制、完善政府诚信的内部监督保障机制、加强诚信的宣传教育和诚信环境建设等途径,在公共治理中重塑政府公信力。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8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诚信与社会发展.[M].廖进;赵东荣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  
合法化危机.[M].[德]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刘北成;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  
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M].毛寿龙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  
经济与社会.[M].(德)马克斯·韦伯(MaxWeber)著;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
[5]  
社会契约论.[M].[法]卢梭(J·J·Rousseu) 著;何兆武 译.商务印书馆.1980,
[6]   我国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实证调查 [J].
范柏乃 .
党政干部学刊, 2005, (01) :33-35
[7]   政府公信力:理念、行为与效率的研究视角——以“非典型性肺炎”防治为例 [J].
龚培兴 ;
陈洪生 .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3, (03) :36-40
[8]   论政府诚信 [J].
刘松山 .
中国法学, 2003, (03) :32-38
[9]   政府信用状况与建设思路 [J].
童中贤 .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3, (01) :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