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松幼树冠层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11
作者
龚伟 [1 ]
宫渊波 [1 ]
胡庭兴 [1 ]
陈林武 [2 ]
张发会 [2 ]
王景燕 [1 ]
朱志芳 [2 ]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生态林业工程重点实验室
[2]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湿地松; 光合作用; 叶片温度; 叶绿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1.246 [湿地松];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四川盆地北部低山区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幼林为研究对象,对冠层顶部不同年龄针叶光合作用、叶片温度以及冠层顶部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摩尔分数的日变化进行测定,并测定针叶叶绿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1年生针叶和当年生针叶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大,均未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叶片温度除了在12:00~14:00略高于气温外,其他时间均低于气温;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随时间变化规律相同,最大值出现在14:00;空气相对湿度呈“U”型变化;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在8:00~16:00逐渐减小,并在18:00开始回升。1年生针叶净光合速率始终低于当年生针叶,而前者叶绿素质量分数低于后者。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和气孔导度是引起湿地松光合日变化的主要因素。图3表1参17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不同混交模式防护林中湿地松的光合特性 [J].
谭芳林 ;
薛建辉 ;
张水松 ;
林武星 ;
傅忠华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4) :35-38
[2]   大气CO浓度和温度升高对作物生理生态的影响 [J].
李伏生 ;
康绍忠 ;
张富仓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9) :1169-1173
[3]   湿地松等3种树种的光合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岳春雷 ;
高智慧 ;
陈顺伟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2, (03) :23-26
[4]   边缘效应带和保留带内红松幼林水分生态的差异 [J].
祖元刚 ;
王文杰 ;
王慧梅 .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05) :613-620
[5]   水稻抽穗后剑叶衰老过程中光合关键酶的基因表达 [J].
翁晓燕 ;
蒋德安 ;
张峰 .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002, (04) :311-316
[6]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小气候特征分析 [J].
闫俊华 ;
周国逸 ;
韦琴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0, (05) :397-404
[7]   三种松树的生理生态学特性研究 [J].
曾小平 ;
赵平 ;
彭少麟 ;
余作岳 ;
蔡锡安 .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03) :20-23
[8]   沙冬青几种光合特性的季节性变化的研究(英) [J].
李文瑞 ;
冯金朝 ;
江天然 ;
张立新 ;
刘新民 .
植物学报, 1999, (02) :190-193
[9]   青藏高原东部不同海拔高度裂叶沙参气体交换与水分利用效率 [J].
祖元刚 ;
阎秀峰 ;
张文辉 ;
吴双秀 ;
周福军 ;
孙海芹 .
植物学报, 1998, (10) :68-75
[10]   玉米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强度变化规律的研究附视频 [J].
胡昌浩 ;
王群瑛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89, (01) :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