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残缺、土地分置与农村治理模式——一个解释当前中国农村治理效应的理论框架

被引:7
作者
王宋涛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村治理模式; 两委冲突; 监管失位; 农村土地分置; 产权残缺;
D O I
10.14134/j.cnki.cn33-1337/c.2012.01.011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农村民主自治成功与否将对我国社会民主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农村自治中各种力量的博弈使其形成四种不同的治理模式,现实中农村治理失效问题("两委冲突"和"监管失位)"存在于不同的治理模式之中,但其根源并不在治理结构和治理模式本身,而是源于土地利益。不同的土地分置方式意味着利益的不同分配,作为利益相关者的上级政府的介入,导致农村原有治理模式的改变和治理结构的失衡。政府的合法介入又源于农村土地的"产权残缺"。因此认清农村土地"产权残缺"问题并在法律和政治框架下进行解决,实行土地有效分置才是根本。最后给出三个粤东农村土地分置和治理模式的案例分析,对结论有一定支撑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7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2]   关于“村两委”关系制约性因素的思考 [J].
赵恩朋 .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09, (02) :53-55
[3]   村支书与村主任冲突实质:村庄派系斗争——兼论支书主任“一肩挑”的意义 [J].
陈涛 ;
吴思红 .
中国农村观察, 2007, (06) :53-61+81
[4]   走出“两委”关系困境的关键:村级党组织领导法治化探析 [J].
姚锐敏 .
社会科学研究, 2007, (04) :52-57
[5]   产权理论:马克思和科斯的比较 [J].
吴易风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2) :4-18+204
[6]   “两委矛盾”:经验分析与理论批评 [J].
王金红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05) :18-24
[7]   从两委关系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山西省泽州县9个村的调查 [J].
成海军 .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5, (04) :1-5
[8]  
监委会:浙江农村出现“第三驾马车”[J]. 谢云挺.记者观察. 2005(04)
[9]   “关系产权”:产权制度的一个社会学解释 [J].
周雪光 .
社会学研究, 2005, (02) :1-3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