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演进逻辑——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解释

被引:9
作者
沈能 [1 ]
刘凤朝 [2 ]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2]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系
关键词
技术引进; 自主创新; 制度变迁;
D O I
10.16192/j.cnki.1003-2053.2008.06.014
中图分类号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F091.349 [制度学派、新制度学派(现代制度学派)];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060207 ; 0201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技术发展战略,通过20多年的实践,却未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功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上述问题,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这种非效率均衡的成因。研究表明:制度变迁的初始禀赋、政府效用函数最大化与政府偏好序列的约束、既得利益集团为获得制度租金而采取的博弈使得目前政府供给主导型的技术创新制度具有强势路径依赖特征,要打破目前的非效率均衡,需引入新的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实施动态的制度变迁,从而实现对现有单纯技术引进路径的替代,步入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
引用
收藏
页码:1293 / 1299+1315 +131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国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历程——追溯儒家伦理动因 [J].
杨帆 ;
石金涛 .
科学学研究, 2007, (06) :1192-1197+1082
[2]   分权化改革对信用秩序的影响:一个转轨经济的视角 [J].
王军生 ;
李纪建 .
当代经济科学, 2005, (03) :14-20+108
[3]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政府效用函数的动态优化——基于租金偏好和效率偏好的选择 [J].
江曙霞 ;
罗杰 .
财经研究, 2004, (11) :52-62
[4]   新制度学派的“国家悖论”学说及其现实意义 [J].
何平 ;
蒋玉珉 .
经济学动态, 2003, (08) :60-63
[5]   技术交易的特征与技术市场研究 [J].
刘学 .
中国软科学, 2000, (03) :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