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古岩溶洞穴特征

被引:21
作者
郑聪斌
张军
李振宏
机构
[1]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西; 喀斯特; 洞穴; 形成; 断裂; 储集层; 热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5 [岩溶(喀斯特)];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主要发育碳酸盐岩洞穴,颗粒灰岩、生物灰岩、藻灰岩及细晶白云岩是主要成洞基岩。成洞有利条件不仅包括沉积间断、气候、岩性,而且与断裂体系的发育紧密相关,断裂附近是古岩溶洞穴发育的有利场所。古岩溶洞穴由于埋藏较深,钻井和测井是识别其发育程度的主要方法。洞穴堆积物主要为溶塌角砾岩及冲积砂砾岩,发育晶间孔、晶间溶孔、角砾间孔、溶缝和溶洞,因受到洞壁的保护而免受正常压实,是重要的天然气储层。由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裂构造发育,沟通了深部热流体,洞穴堆积物的储集空间受到后期的改造较大,对天然气成藏既有建设性作用,又有不利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0+189 +189-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古岩溶演化过程及对油气储集空间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为例 [J].
李振宏 ;
郑聪斌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3) :247-252
[2]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热水岩溶特征 [J].
郑聪斌 ;
章贵松 ;
王飞雁 .
沉积学报, 2001, (04) :524-529+535
[3]   中国震旦纪至二叠纪古气候 [J].
崔克信 ;
甄勇毅 .
地质科学, 1984, (01) :1-12
[4]  
鄂尔多斯奥陶纪地层岩石岩相古地理[M]. 地质出版社 , 冯增昭等著, 1998
[5]  
鄂尔多斯地区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M]. 地质出版社 , 冯增昭等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