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典型代表地区—王东沟小流域,根据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特点,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和塬、坡、沟综合治理,林草覆盖率达45%,建成塬面农田防护林体系(占5%)、沟坡经济林体系(占15%)、沟谷水土保持防护林体系(占20%),草类占5%,林草配比合理。塬面以方田林网、道路网络和涝池群构成排蓄体系,基本作到水不下塬;平整沟坡土地、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坡面径流,使水不带沙;沟谷用柳谷坊群分段拦蓄,作到泥不出沟。完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由历史上以粮食种植业为主的一元结构发展到粮、果、工副三元产业结构阶段,有25%的农民专门从事果业生产、销售及第三产业;粮食产量15年平均4170kg/hm2,处同类地区上等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6年建立试验示范区时的230元上升至2001年的2523元;土壤侵蚀模数连续11年稳定在800t/km2·a-1以下,探索出高原沟壑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