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龙头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31
作者
朱桂田
机构
[1] 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广西桂林
关键词
金矿床; 次火山期后热液型; 矿床成因; 龙头山; 广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51 [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矿床产于一个中生代残留火山颈构造中 ,火山颈周围的地层主要为下泥盆统莲花山组和寒武系黄洞口组。矿体呈细脉浸染状和脉状产于次火山岩筒与周围地层的内外接触带上。围岩蚀变主要有电气石化、硅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和绿泥石化 ,其中金矿化与硅化和黄铁矿化密切相关。角砾熔岩和蚀变粉砂岩的稀土总量低于酸性岩和沉积岩的平均值 ,稀土配分曲线为向右倾斜的相对富轻稀土型。流体中氧同位素组成反映了流体系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成因。硫同位素特征表明矿床矿液中硫是多来源的 ,主要来自火山—侵入杂岩及基底地层。据铅同位素特征推测铅主要来自中生代火山岩 ,部分来自基底地层。从而认为该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和部分基底地层。成矿温度在177- 2 86℃之间 ,属中—低温次火山期后热液型金矿床
引用
收藏
页码:266 / 27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中国东南沿海火山地质与矿产论文集.[M].陆志刚;陶奎元主编;.地质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