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果藜的地上地下结果性与种子萌发行为

被引:17
作者
高蕊 [1 ]
魏岩 [1 ]
严成 [2 ]
机构
[1] 新疆农业大学林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
角果藜; 地上地下结果性; 地上种子; 地下种子; 萌发;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8.0010
中图分类号
Q945 [植物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对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 L.)的种子形态进行了观测,并进行了种子萌发实验,探讨了角果藜的地上地下结果特性。结果表明:角果藜的地上果实和地下果实的颜色、大小、质量均存在差异;种子的异质性导致了地上种子、地下种子(果实)的不同萌发行为;角果藜地上种子、地下种子的萌发率均较低,分别为32%、27%(30d)(5℃/25℃);划破种皮可显著提高地上种子和地下种子的萌发率(P<0.05);延长储藏时间能显著提高地上种子的萌发率(P<0.05),也能部分提高地下种子的萌发率,表明地上种子和地下种子均属于生理休眠,但地上种子的休眠程度浅;角果藜的地上地下结果性是对荒漠极端环境适应的一种特殊繁殖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Studies on the ec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amphicarpy inGymnarrhena Micran-tha(Compositae). Koller D,Roth N.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 1964
[2]  
Seed germination in desert plants adapta-tions of desert organism. Gutterman Y. . 1993
[3]   荒漠植物角果藜的地上地下结果性 [J].
高蕊 ;
魏岩 .
云南植物研究, 2007, (03) :300-302
[4]   三籽两型豆地下种子的发生及在自然种群繁衍中的作用 [J].
李桂兰 ;
乔亚科 ;
臧少先 ;
李明刚 .
种子, 2004, (02) :38-40+47
[5]   两型豆(Amphicarpaeaedge worthii Benth.)地上、地下种子实生苗发育特性的初步研究 [J].
乔亚科 ;
李桂兰 ;
高书国 ;
刘微 ;
毕艳娟 ;
周印富 ;
李守刚 ;
蒋志强 ;
张怡 ;
刘东昶 .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0, (04) :1-4
[6]  
中国天山自然地理[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胡汝骥主编, 2004
[7]  
Population Biology of Plants. Harper J. L. . 1977
[8]  
干旱区免灌植被及其恢复[M]. 科学出版社 , 黄培〓编著, 2002
[9]  
新疆植被及其利用[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 1978
[10]   STRATEGIES OF SEED DISPERSAL AND GERMINATION IN PLANTS INHABITING DESERTS [J].
GUTTERMAN, Y .
BOTANICAL REVIEW, 1994, 60 (04) :37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