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尔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及下步勘探方向

被引:79
作者
冯志强
任延广
张晓东
张吉光
董万百
李春柏
李凤君
机构
[1]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生油岩; 储层; 油气藏类型; 分布规律; 勘探方向; 海拉尔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海拉尔盆地是叠置于内蒙—大兴安岭古生代造山带上的中生代、新生代盆地。该盆地由北东向断裂控制的多个相对独立的断陷群组成,盆地内主要为下白垩统地层, 即兴安岭群、铜钵庙组、南屯组、大磨拐河组、伊敏组。铜钵庙组、南屯组和大磨拐河组发育了三套烃源岩,烃源岩厚度较大,有机质含量高。储层类型主要包括基岩风化壳、砂岩、凝灰质砂岩和砾岩。低水位体系域形成的低水位扇和低水位楔,以及高水位体系域形成的扇三角洲砂体为油气的主要储层。在大磨拐河组区域盖层下,发育了多套生储盖组合。纵向上油气主要富集在不整合面上下,形成断块、断层—岩性、岩性和潜山油气藏四大类油气藏,平面上油气主要集中在主生油凹槽及周边的几个断裂带上,扭动断裂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2+1 +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乌尔逊断陷钻探部署中的应用
    袁丽华
    董万百
    闫伟林
    刘赫
    [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4, (03) : 85 - 86+94
  • [2]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期次研究
    马学辉
    张海桥
    宋吉杰
    [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4, (01) : 7 - 8+74
  • [3] 海拉尔盆地不整合的形成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张吉光
    [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2, (05) : 8 - 10+66
  • [4] 乌尔逊-贝尔断陷油气藏类型与勘探方法探讨
    张吉光
    彭苏萍
    张宝玺
    林景晔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3) : 48 - 50
  • [5] 二连盆地腾二段高产油藏成藏模式
    赵志刚
    史原鹏
    贾继荣
    吴忠
    王俊青
    [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2, (02) : 5 - 6+74
  • [6] 大庆油田发现40年论文集[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