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产量与品质改进新对策(英文)

被引:4
作者
欧.劳幽德.梅
机构
[1] 美国佐治亚大学作物与土壤科学系!梯弗敦
[2] 佐治亚
关键词
棉花育种; 棉花遗传; 纤维品质; 遗传学; 纺纱技术; 产量组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2.035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世界经济形势对棉花作为主导的纺织纤维来源提出了挑战。过去10年中,世界棉花的丰产性育种进展不大,棉农种植棉花的收益较低,棉花生产效益不稳。从目前单产水平的这种停滞状态可看出在多年的育种进程中,棉花从种植到成熟过程中产量组分所受到的生理限制。就改进产量的育种对策而言,注重产量组分比之注重衣分或铃数更为重要,此外应注重的是棉株的生理特性,如种子的含油量。而在产量处于徘徊的这段时期,经济的竞争使世界纺纱与纺织技术加速改进,以满足棉纤维品质的需求。在棉纤维加工过程中,短绒( 12. 7mm及以下绒长)的问题往往是造成棉纱拉力降低,尤其是对气流纺织技术。随着乌斯特公司“高级纤维信息系统”R的问世,已可以在对棉纤维长度分类时直接对棉短绒含量进行测定。本文的目的是讨论如何在保持现有纤维品质的前提下,采用新的技术与对策进一步提高产量。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Adetailed RFLP map of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G. barbadense): Chromosome organization and evolution in a disomic polyploid genome .2 REINISCH A R,DONG J-M,Brubaker,C,et al. Genetics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