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巴沟流域水土保持减水减沙作用

被引:17
作者
綦俊谕 [1 ,2 ]
蔡强国 [1 ]
方海燕 [1 ]
陈晓安 [1 ,3 ]
聂斌斌 [1 ,4 ]
崔普伟 [1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4]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水土保持措施; 地下径流; 淤地坝工程; 植被恢复;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D O I
10.16843/j.sswc.2010.01.006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运用经验公式法、双累积曲线法和不同系列对比法计算岔巴沟流域1971—1980年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作用分别为10.55%、6.18%和26.67%,减沙作用为58.74%、63.40%和72.77%;经过对计算结果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岔巴沟流域库坝等工程措施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方式在措施生效期间能够有效减少流域输沙量,减沙作用为65%左右,能够有效拦截洪水,减少洪峰流量,汛期减水作用大于25%;2)库坝等工程措施对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不大,减水作用在7%左右,地下径流占总径流比例提高了20.4%,对地下水的补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3)库坝等工程措施不能改善流域坡面和沟坡侵蚀条件,故而无法真正改善流域水土流失的状况,其减沙效果随着淤积量的增加而减小,需要不断投入以维持其减沙作用,而限于自然条件,库坝等工程措施对流域的治理是不可持续的。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恢复流域自然植被,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并采取适当的人工辅助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3+39 +3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浅析岔巴沟小流域减沙与水土保持效益 [J].
张仲子 .
水土保持通报, 1986, (03) :50-54
[2]   黄土高原水平梯田的蓄水保土效益分析 [J].
吴发启 ;
张玉斌 ;
王健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4, (01) :34-37
[3]  
中国水利学会. 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 1980
[4]   水土保持对偏关河径流和泥沙的影响分析 [J].
王飞 ;
穆兴民 ;
张晓萍 ;
李锐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5, (02) :10-14
[5]   岔巴沟流域不同下垫面对降雨径流关系影响规律分析 [J].
夏军 ;
乔云峰 ;
宋献方 ;
叶爱中 ;
张学成 .
资源科学, 2007, (01) :70-76
[7]  
Use of soil moisture data and curve number method for estima-ting runoff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Mingbin Huang,Jacques Gallichand,Cuiyun Dong,et al. Hydrological Processes . 2007
[8]  
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水土保持与水沙变化[M]. 黄河水利出版社 , 冉大川, 2000
[9]   岔巴沟年径流泥沙变化初步分析 [J].
张胜利 .
水土保持通报, 1983, (02) :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