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口凹陷BZ34断裂带油气晚期快速成藏模式

被引:62
作者
陈斌 [1 ]
邓运华 [2 ]
郝芳 [1 ]
邹华耀 [1 ]
胡建武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海洋石油天津分公司
关键词
活跃烃源岩; 活动断裂带; 贯通型输导格架; 油气快速成藏; 新构造运动; 黄河口凹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应用单井及二维盆地模拟、油源对比、流体包裹体定年等方法和技术,对黄河口凹陷烃源岩生烃演化史、BZ34断裂带油气运移通道、油气来源和充注历史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新构造运动活动地质背景下,油气成藏可以在数百万年内快速完成。在新构造运动活动带,活跃烃源岩及其持续快速、充足的供烃能力、断裂贯通型输导格架高效的油气汇聚效应与快速穿层运移是油气晚期多层系快速成藏的主控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渤中坳陷超压-构造活动联控型流体流动与油气快速成藏 [J].
郝芳 ;
蔡东升 ;
邹华耀 ;
方勇 ;
曾治平 .
地球科学, 2004, (05) :518-524
[2]   渤海新构造运动控制晚期油气成藏 [J].
龚再升 ;
王国纯 .
石油学报, 2001, (02) :1-7+119
[3]   断层──低熟油烃源岩排油的控制因素 [J].
邹华耀 ;
陆建峰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1998, (02) :36-40
[4]   构造应力场、地震泵和油气运移 [J].
华保钦 .
沉积学报, 1995, (02) :77-85
[5]  
Fluid migration along growth faults in compacting sediments. Hooper E C D. Journal of Petrology . 1991
[6]  
Studies of natural fractures,fault zone permeabil-ity and a pore space permeability. Seeburger D A. .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