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地适宜度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45
作者
易雨君 [1 ]
程曦 [1 ]
周静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栖息地适宜度; 单变量; 多变量; 统计学方法; 模糊逻辑; 回归; 人工神经网络;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3.05.028
中图分类号
X171.1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栖息地模拟法是根据指示物种所需的物理生境条件确定河流流量,评价栖息地适宜度,为水生生物提供一个适宜的物理生境。与其他方法相比,栖息地模拟法考虑了生物本身对物理生境的要求,需要建立物种-生境评价指标。文章总结了目前用于描述物种—生境关系的栖息地适宜度评价方法,包括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多元统计方法、模糊逻辑方法、人工神经网络、对多物种和群落的统计分析,归纳了各个方法的进展和应用情况,重点分析了统计学方法在评估栖息地适宜度时的优势和不足。栖息地适宜度指数有二元、单变量、多变量3种格式,前2种方法只考虑单一因子,实际应用中多变量格式应用较多。多变量格式方法直观、所需数据容易获取、实际操作性强,是栖息地定量化的经典方法,也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方法,然而其对专家经验依赖较多,主观性较强。近些年来,多元统计方法在栖息地适宜度评价方面的应用不断增加,它考虑物理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关性。模糊逻辑法在处理栖息地模拟中的不确定性方面具有优势,能更好地利用专家知识,更合理的处理建模过程中测量的不准确性和不确定性,同时也考虑了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当考虑的变量数增加时,模糊规则的数量会迅速增加,给计算带来不便。人工神经网络能够隐性地找出响应变量和环境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但是其解释能力不足,并需要大量的实测数据对其进行训练,实际应用受到限制。通过排序分析或梯度分析可以对多物种和群落进行统计分析。这些方法都各有优劣,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栖息地适宜度评价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887 / 89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太子河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评估 [J].
康鑫 ;
张远 ;
张楠 ;
丁森 ;
孟伟 ;
李向东 .
生态毒理学报, 2011, (03) :310-320
[2]   长江四大家鱼产卵场的栖息地适宜度模型方程 [J].
易雨君 ;
乐世华 .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1, 19(S1) (S1) :117-122
[3]   中华鲟产卵栖息地的生态需水量 [J].
班璇 .
水利学报, 2011, 42 (01) :47-55
[4]   泥曲河道内最小生态需水研究 [J].
郑超磊 ;
刘苏峡 ;
舒畅 ;
张守红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 (03) :329-334
[5]   模糊数学方法模拟水库运行影响下鱼类栖息地的变化 [J].
李若男 ;
陈求稳 ;
吴世勇 ;
蔡德所 ;
王洪梅 .
生态学报, 2010, 30 (01) :128-137
[6]   China [J].
Eng, David L. ;
Ruskola, Teemu .
SOCIAL TEXT, 2009, 27 (03) :63-66
[7]   基于物理栖息地模拟的河道内生态流量研究 [J].
张文鸽 ;
黄强 ;
蒋晓辉 .
水科学进展, 2008, (02) :192-197
[8]   印度洋大眼金枪鱼栖息地指数研究及其比较 [J].
陈新军 ;
冯波 ;
许柳雄 .
中国水产科学, 2008, (02) :269-278
[9]   长江中华鲟栖息地适合度模型研究 [J].
易雨君 ;
王兆印 ;
陆永军 .
水科学进展, 2007, (04) :538-543
[10]   河道内流量增加方法IFIM研究及其应用 [J].
英晓明 ;
李凌 .
生态学报, 2006, (05) :1567-1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