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黑虎山风景区保护与利用

被引:10
作者
申世广 [1 ]
范晨璟 [2 ]
王浩 [1 ]
徐新洲 [1 ]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2]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关键词
风景区; 适宜性评价模型; GIS; AHP; 保护与利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59.5 [游憩林、风景林];
学科分类号
0902 ;
摘要
针对传统风景区保护与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主要采用经验判断和单因素分析等定性方法的缺陷,在GIS支持下,建立基于ArcGIS9.3的蚌埠市黑虎山风景区空间数据库;依据稳定性、独立性、主导性和代表性原则,选取坡度、坡向、高程、自然灾害、林地分布、水域分布、风景名胜、可达性、视域范围、开发现状、人类活动等11个评价因子,并采用AHP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然后利用构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在ArcGIS9.3空间分析模块中对评价因子拓扑叠加分析;最后利用自然间断分类法将黑虎山风景区土地适宜性分为适宜开发利用、基本适宜开发利用、限制开发利用、生态恢复和生态保护5个等级,分别占总面积的23.78%、16.65%、18.05%、23.55%、17.98%。以此为依据提出了黑虎山风景区不同等级土地的保护和永续利用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202 / 20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基于景观视觉敏感度的棋盘山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 [J].
李俊英 ;
胡远满 ;
闫红伟 ;
唐强 ;
祝跃 ;
刘志华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0, (05) :194-198
[2]   济南市南部山区风景旅游区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与规划探讨 [J].
杨尚坤 ;
王立红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2 (04) :468-472
[3]   RS和GIS支持下的铜山风景区生态敏感性分析 [J].
王凯 ;
田国行 ;
崔莉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9, (05) :200-203+228
[4]   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旅游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J].
陈靓 ;
吴文卫 .
环境科学导刊, 2009, 28 (03) :39-41
[5]   基于不确定性的城市扩展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J].
周建飞 ;
曾光明 ;
黄国和 ;
李忠武 ;
焦胜 ;
唐琳 .
生态学报, 2007, (02) :774-783
[6]   庐山风景区生态旅游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J].
胡海辉 ;
王鹏谨 ;
张丽丽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1) :44-46
[7]   基于GIS技术与AHP研究生态环境敏感度分区 [J].
闵婕 .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76-80
[8]   对我国风景名胜区城市化现象的思考 [J].
冯维波 .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4) :58-61
[9]   论“反规划” [J].
俞孔坚 ;
李迪华 ;
韩西丽 .
城市规划, 2005, (09) :64-69
[10]   永春牛姆林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及其规划 [J].
郑慧芬 ;
郭生地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4, (06) :467-468+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