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化酶抑制剂letrozole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性逆转的作用

被引:22
作者
李广丽
刘晓春
林浩然
机构
[1] 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暨广东省水生经济动物良种繁育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暨广东省水生经济动物良种繁育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暨广东省水生经济动物良种繁育重点实验室广州湛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湛江,广州,广州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 芳香化酶抑制剂; 性逆转;
D O I
10.13294/j.aps.2005.04.010
中图分类号
Q492 [生殖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1 ;
摘要
在繁殖季节,采用腹部埋植方式,用非类固醇型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inhibitor,AI)letrozole以5mg/kg体重的剂量处理2龄雌性赤点石斑鱼(每4周埋植1次,共埋植2次),检查埋植后性腺组织结构、血清性类固醇激素以及脑和性腺芳香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一次埋植AI即可有效诱导雌性赤点石斑鱼发生不同程度的性逆转;性腺成熟指数明显下降;性腺中卵细胞退化,精原细胞增殖,出现大量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性逆转雄鱼的精巢在组织结构上与正常雄鱼精巢没有明显差异,部分鱼成为功能性雄鱼。第一次埋植AI后4周轻微挤压腹部有14.3%的鱼可排精,精子活力与正常雄鱼相同。第二次埋植后明显提高性逆转效果,排精率在第6、8周分别达到35.3%和48.4%。此外,埋植AI后性腺芳香化酶活性显著降低,但脑部芳香化酶活性的变化不明显;血清11-酮基睾酮(11-ketotestosterone,11-KT)浓度显著增加,雌二醇(estradiol-17β,E2)水平显著降低,而睾酮(testosterone,T)含量无明显变化。这些结果表明,AI主要通过抑制内源性E2的产生并提高11-KT水平,从而诱导赤点石斑鱼由雌性转变为雄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73 / 47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赤点石斑鱼繁殖生物学和种苗培育研究概况 [J].
洪万树 ;
张其永 .
海洋科学, 1994, (05) :17-19
[2]  
Effects of aromatase inhibitors on sexual maturation in Atlantic salmon, Salmo salar , male parr[J] . Efthimia Antonopoulou,Ian Mayer,Ingemar Berglund,Bertil Borg.Fish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 199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