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地区大气VOCs的观测研究

被引:13
作者
王珊 [1 ]
王跃思 [2 ]
张俊刚 [2 ]
毛婷 [2 ]
王明星 [2 ]
机构
[1] 兰州大学环境科学系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季节变化; 长白山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31 [大气监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为了解我国东北内陆背景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浓度水平和变化形式,采用3步冷冻浓缩和GC/MS联用技术对长白山地区大气中VOCs进行了为期1年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大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年平均浓度为(181.7±69.6)×10-9C(碳单位体积比),其中烷、烯、芳香和卤代烃4类物质的百分含量依次为43%、22%、31%和4%.烷烃类物质中异戊烷、2-甲基戊烷、正戊烷和3-甲基戊烷等机动车尾气或汽油挥发特征性物质浓度最高;芳香烃类物质中苯/甲苯的特征比值略高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特征比值0.5;烯烃类物质以植物排放的蒎烯、异戊二烯为主.从高浓度VOCs种类分析,长白山地区大气VOCs受汽车污染和森林排放双重控制.TVOCs浓度年度峰值出现在春季,为(206.0±58.9)×10-9C;谷值出现在冬季,为(152.3±53.9)×10-9C.根据等效丙烯浓度的计算,烯烃对该地区O3生成贡献最大,而含量丰富的烷烃、芳香烃则在光化学反应中贡献较小.
引用
收藏
页码:491 / 49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临安和上甸子大气本底站大气中NMHCs组成与浓度的变化特征 [J].
王木林 ;
程红兵 ;
丁国安 ;
汤洁 ;
俞向明 ;
刘国平 ;
周怀刚 .
气象学报, 2006, (05) :658-665
[2]   大气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分析方法研究 [J].
王跃思 ;
孙扬 ;
徐新 ;
修天阳 ;
王迎红 .
环境科学, 2005, (04) :18-23
[3]   临安秋季近地层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特征 [J].
朱彬 ;
王韬 ;
徐永福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2) :185-192
[4]   中国植被VOC排放清单的建立 [J].
闫雁 ;
王志辉 ;
白郁华 ;
谢绍东 ;
邵敏 .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01) :111-115
[5]   珠江三角洲大气环境VOCs的时空分布特征 [J].
王伯光 ;
张远航 ;
邵敏 .
环境科学, 2004, (S1) :7-15
[6]   我国植物VOCs排放速率的研究 [J].
赵静 ;
白郁华 ;
王志辉 ;
张树宇 .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06) :15-18
[7]   燃煤过程中氯氟烃的产生和释放 [J].
李家熙 ;
王军芝 ;
饶竹 ;
李红 ;
李奇 ;
罗松光 ;
徐新 ;
王迎红 .
岩矿测试, 2004, (01) :1-5
[8]  
挥发性卤代烃的天然来源及其生成机制[J]. 向武,邓南圣,吴峰.上海环境科学. 2003(09)
[9]  
挥发性卤代烃的天然来源及其生成机制[J]. 向武,邓南圣,吴峰.上海环境科学. 2003 (09)
[10]   机动车排放及汽油中VOCs成分谱特征的研究 [J].
陆思华 ;
白郁华 ;
张广山 ;
马婧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4) :507-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