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成岩序列建立油气输导格架

被引:27
作者
陈瑞银 [1 ]
罗晓容 [2 ]
吴亚生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成岩序列; 油气输导格架; 油气运移路径; 孔隙度; 油气预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各种成岩作用发生的时间序列及其面孔率统计结果,恢复了储层在油气充注期的孔隙度分布情况,建立了砂岩层油气输导格架。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为应用实例,利用基于该方法所建立的输导格架,模拟了油气运聚过程,油气分布预测的结果与目前探明油气区吻合,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进一步探讨了在建立输导格架时影响其精确性的两个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6+51 +5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地层剥蚀量估算及其地质意义 [J].
陈瑞银 ;
罗晓容 ;
陈占坤 ;
王兆明 ;
周波 .
地质学报, 2006, (05) :685-693
[2]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段古输导格架恢复 [J].
陈占坤 ;
吴亚生 ;
罗晓容 ;
陈瑞银 .
地质学报, 2006, (05) :718-723+785
[3]   鄂尔多斯西部长6砂岩成岩演化与优质储层 [J].
王琪 ;
禚喜准 ;
陈国俊 ;
史基安 ;
王多云 .
石油学报, 2005, (05) :21-27
[4]   油气成藏体系及油气输导子体系研究 [J].
梁书义 ;
刘克奇 ;
蔡忠贤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4) :327-332
[5]   砂岩孔隙成因对孔隙度/渗透率关系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为例 [J].
黄思静 ;
张萌 ;
朱世全 ;
武文慧 ;
黄成刚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648-653
[6]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8段储层砂岩成岩作用研究 [J].
史基安 ;
王金鹏 ;
毛明陆 ;
王琪 ;
郭正权 ;
郭雪莲 ;
卢龙飞 .
沉积学报, 2003, (03) :373-380
[7]   油气输导体系的类型及配置关系 [J].
张卫海 ;
查明 ;
曲江秀 .
新疆石油地质, 2003, (02) :118-120+185
[8]   石油二次运移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J].
张发强 ;
罗晓容 ;
苗盛 ;
王为民 ;
周波 ;
黄延章 .
石油实验地质, 2003, (01) :69-75
[9]   油气输导体系的类型及其输导性能在时空上的演化分析 [J].
赵忠新 ;
王华 ;
郭齐军 ;
甘华军 ;
韩晋阳 ;
田晓雪 .
石油实验地质, 2002, (06) :527-532+536
[10]   油气运移输导系统及其对成藏的控制 [J].
付广 ;
薛永超 ;
付晓飞 .
新疆石油地质, 2001, (01) :24-2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