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境对赋诗的制约——以《左传》赋诗为例

被引:1
作者
王浩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赋诗; 双向断章; 语境; 文化背景;
D O I
10.13963/j.cnki.hhuxb.2007.06.020
中图分类号
I206.2 [古代文学(~1840年)];
学科分类号
0501 ;
摘要
赋诗既是"微言相感"的政治交流方式,又是一种文学活动。双向的断章一方面使赋者所表达的意义更加具体、与情境更加契合,另一方面却也使表达有着多义的可能。而具体语境的限制以及比较一致的心理、文化背景和比喻修辞的使用,又限制了歧义的发生。但是,赋诗交流也有因双方文化背景和观念上的差异以及对诗的"声类"与"义类"着眼点的不同而中断的。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君子儒与诗教.[M].俞志慧著;.三联书店.2005,
[2]  
屈原与他的时代.[M].赵逵夫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3]  
乐官文化与文学.[M].陈元锋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4]  
语用·修辞·文化.[M].彭增安著;.学林出版社.1998,
[5]  
春秋左传注.[M].杨伯峻编著;.中华书局.1990,